为便于阅读,特此将其添加到目录中:
f=“://-A89B-499D-A888-#”>一、乐视过度投资行为案例分析【案例讨论题】 1.请结合案例信息分析乐视的投资流程。
1、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满怀遗憾|2011~2013;
(1)成功的典型产业链投资
(2)匆匆忙忙的跨境延伸产业链
(3)2011~2013年纵向投资行为分析
2、失控生态反投资|2014~非相关多元化投资阶段;
(一)产业链主投重大失误 |短期收益-长期估值错配
(2)产业链跨境延伸匆忙|一次又一次对移动终端的错误投资
(3)无关的多元化投资|或盲目乐观,或馅饼圈钱
1、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满怀遗憾|2011~2013;(1)成功的典型产业链投资
虽然乐视提出了所谓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生态。但是,无论是从上市IPO的招股书,还是从上市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中,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乐视的核心业务是“内容平台”,只有围绕其主营业务的投资才有意义。
事实上,乐视最初的战略并没有什么新意,那就是传统的“产业链战略”。同样,其投资策略也是典型的“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策略”,无非是用互联网语言进行包装美化。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乐视现阶段的投资思路,可以充分了解乐视的相关投资行为,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投资中,最典型,或者说最成功的,是2013年华尔影视的私募(99%)和乐视影业(100%)的收购。贾跃亭的股权从46.57%稀释至44.66亿,非常低。此外,定额增幅还被指定为乐视3000万元的专项流动资金。
因为是对产业链的投资,确实提升了乐视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甄嬛的火爆证明了华尔影视的价值)。因此,投资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二级市场看好,股价大幅上涨。
债券等级也从2012年的AA-恢复为AA。
(2)匆匆忙忙的跨境延伸产业链
2012年,乐视发行了10个具体对象的4亿元债券,并成立了乐视智信,负责电视业务、超级电视、乐视盒子、乐小宝等;
与典型产业链延伸投资的成功相比,从内容、内容平台(软件)到终端(硬件)的跨境延伸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协同效应。
从表面上看,从“内容”到“播放内容终端”的转变,似乎也是产业链的平滑延伸。
但跨界到硬件确实是一种激进的行为。核心原因是主营业务的经典产业链没有实现强力控制,同行业竞争依然激烈。仓促的二次跨境延伸不仅无助于主营业务提升竞争力,反而会分散主营业务的竞争资源。
本项投资的发行费虽然2%(低于股票发行的4%~5%)较低,但终端业务不产生盈利,因此未得到广泛认可,债券评级也从2010年AA级和2011年AA-级下调;
(3)2011~2013年纵向投资行为分析
从下图(2012~2018年乐视网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表可以看出
:
1、“会员(内容)及发行业务收入”+“广告业务(内容增值)”收入占比最高(均值和总量)。而且,利润水平和总利润也是最高的,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主业;
2、虽然“终端业务”的收入占比表面上不低,但消费者购买的唯一理由是“免费内容”+超低价。这种商业模式导致终端业务毛利持续为负,卖得越多,损失就越大。[稍后会详细介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它是“充满遗憾”的。
就乐视对传统产业链模式的投资而言,是有效且成功的。产生协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利润水平,财务业绩良好。
但非常遗憾的是,乐视没有继续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规模,没有拉开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差距,更没有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相反,开展跨境产业链延伸(硬件)投资过于仓促。
本来乐视网前期靠的是大量购买版权(优质内容),在行业内有先发优势,所以上市速度很快,开局不错。
然而,不专注的投资行为让它“一大早就起床了,却赶上了晚集”。即使孙宏斌在2016年成为董事长,重新加大了对主业的投入(17年来主业占比增长见上图),但依旧缺乏技能;截至2018年,乐视已完全沦为主营业务中的二流配角。
2、失控生态反投资|2014~非相关多元化投资阶段;(一)产业链主投重大失误 |短期收益-长期估值错配
乐视体育成立的初衷是“内容与内容平台”核心业务产业链的延伸。但这次延期在财务估计中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1. 已将
乐视体育转播权的“短期盈利”性质
影视剧内容为一次性投资,多年反复盈利,是长期会员费收入的基石;
但体育转播权却恰恰相反,是一次性投资、一次性盈利,不能重复盈利,也不能成为长期会员费收入的基础;
2、乐视体育转播权的“长期估值”是错误的
乐视使用错误的估值模型来评估体育权利。其中一个核心错误在于两点,一是用影视剧的长期估值直接应用,二是用国际客户价值作为客户单价的标准价值。
由于这些错误,乐视对体育转播权价值的估计大大超过了实际价值。
这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导致乐视体育自2014年成立以来不断疯狂扩张,连续购买了100多场体育赛事的直播权(每年单笔耗资1~13亿元),但收入却微乎其微(如亚冠联赛13.5亿/年)。
乐视不仅在国内赛事的转播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且还毫不犹豫地转播了国际赛事。
l 2014~2015年,乐视体育以1200万美元先后获得F1赛车2014-2017赛季新媒体独家版权
l 以1800万美元获得2015、2016赛季英超联赛非独家版权及2015-2018赛季意甲大陆新媒体独家版权
l 以2亿美元取得2016-2019赛季香港超级联赛独家版权;
l 2017-2020年亚足联以1.1亿美元获得全媒体独家版权
l 2016年至2020年以1亿美元收购ATP网球巡回赛独家新媒体版权。
l 2016年2月,乐视体育还以3.9亿美元的价格从体育奥强手中获得了2016-2017赛季中超联赛新媒体的独家版权。
这些赔钱和赚钱的夸张行为,导致乐视体育的现金流无法流通,产生了严重的资金链危机。即使引入了高达88亿的外部融资,它仍然无法实现盈亏平衡和正的自由现金流。
除了各种转播权外,乐视还在体育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以下投资。但是,从上面的主营业务收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自技术服务或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收入非常小。与转播权一样,这笔钱也付诸东流。
(2)产业链跨境延伸匆忙|一次又一次对移动终端的错误投资
在终端业务(硬件)方向上,乐视超级电视一直在亏损。但贾跃亭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是开始向乐视手机业务的方向投资。
其中比较典型的智能硬件终端投资项目如下:
l 电视终端|TCL多媒体:2015年18.7亿元 |
l VIZIO:2016年20亿美元|智能电视制作|由于交易终止,存在较大的交易损失
l 手机终端|酷派:2016年10.47亿港元|智能手机生产
l 泛手机终端|灵晶VR:2015年1000万美元|虚拟现实技术
l 泛手机终端|斧头科技:2015年6000万美元|游戏机开发
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乐视手机的毛利一直处于负值。每生产一部手机,乐视直接亏损200元左右。(不包括消费费用等间接损失)。
因此,2016年9月下旬,乐视移动应付给(手机OEM服务商)的款项达18亿元,其中逾期逾期8亿元。
根据乐视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乐视手机累计销量约3000万部,乐视手机价格在1099-2499元之间,注重生态和性价比。按客户平均单价1200元计算,乐视手机累计销售额约360亿元。
这个360亿元的销售规模,产生了高达100亿元的债务,导致乐视手机现金流彻底枯竭,最终成为乐视生态彻底崩溃的导火索。
(3)无关的多元化投资|或盲目乐观,或馅饼圈钱
到2016年,上述产业链延伸投资全部呈现出“肉包打狗,永不回头”的惨状局面。不仅现金流枯竭,而且由于投资不足,主营业务也大大减弱。
产业链延伸投入的硬件终端业务不仅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反而通过关联交易持续吸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此后,乐视主营业务的利润率开始断崖式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乐视不相关多元化投资的原因是乐观还是想画一个钱的馅饼圈,想想都吓人。
1. 无关多元化|乐视用梦想融资造车
2016年11月初,乐视的现金流因乐视手机供应链制造商提起诉讼,要求18亿应收账款。受此影响,乐视网股价下跌14.48%,公司市值缩水130亿。12月,股价跌至35.01元,停牌。2017年1月14日,乐视复牌,股价依然下跌。
乐视网的高股价是乐视网生态的基石。乐视外生融资的关键是大股东贾跃亭的个人股权质押,股价暴跌导致急需补充质押股权,这进一步收紧了乐视网的绞索。
如果乐视不再有提振市场信心的梦想,那么贾跃亭就会立刻窒息。于是,乐视的汽车制造梦想在舞台上隆重上演。
许多人认为,乐视的现金流已经枯竭,因为它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巨额投资。但事实上,这辆车的前期融资相当顺利,并没有消耗太多的乐视资金。相反,乐视手机、乐视电视、乐视体育业务的投资亏损是汽车业务的数倍,而乐视手机、乐视电视并没有获得大量外部融资,基本靠债务完成投资。
无论是造车造成的梦想窒息,还是造车造车造梦的窒息。总之,乐视的汽车制造又是一个没有产出的天坑。
乐视在汽车领域的投资,绝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都不赞成,但贾跃亭坚持走自己的路,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将全部资金投入到乐视汽车,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2017年,贾跃亭质押股份10.19股,占所持股份10.24%的99%。
除了2015年乐视智能汽车的成立和对FF的巨额投资外,乐视还进行了以下生态投资;
l 5月,战投“停车简”:停车服务解决方案
l 6月,战争投资14亿元“大盛汽车服务”:汽车互联网生态平台
l 9月,战投“点庄科技”:充电桩;
l 10月,以7亿美元收购了在线网约车平台“亿岛永车”;
乐视对汽车投资的分析随处可见,这里节省篇幅,细节省略。
核心结论是,通过造车的梦想,乐视骗过了一批大佬,拉动了大量新增投资,在资本链上解渴,在股价上强行延续了生命。
2. 无关多元化|乐视房地产圈地抵押贷款
据《每日经济报》等媒体2017年统计,乐视在10多个城市拿下超过2.5万亩土地,资产理论接近200亿。
与不相关的多元化汽车制造类似,乐视置业似乎是包装着乐观投资的“速效救心丸”
从下图可以看出,乐视拥有的土地储备大部分是尚未正式退市的土地的“虚假账目”,不能转为现金。乐视的实际投资额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乐视投资房地产的问题,除了未退市的虚假账目外,还存在实际账目中购价过高的问题。
2016年以29.7亿元购入29.7亿元,以北京三里屯世茂公三物业为例。
时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的王永平曾感叹,更合适的价格应该是乐视成交价的60%左右,乐视收购的价格是外行的价格。
该物业已四次未售出。
最终,这批高水位的房地产,让融创孙宏斌成为了150亿的抄底捡货人。
2018年3月29日,孙宏斌坦言,“不再是强者的断臂,而是斩首,以后别提乐视了,零了,没了。
3.非相关多元化期间典型财务指标的变化。
l 2015年净资产 - 2.02亿年
l 2016年利润为负;拖欠供应商贷款100多亿元;
l 2016年自由现金流-65亿;经营现金流净额-10.68亿
l 2017年营业收入快速下滑,计提减值准备,当年债务达181亿元
l 2017年破产情况(2013年前负债率<60%|2014年以后负债率60%~80%)
l 2017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6.41亿,利息覆盖率一度为负。
l 2018年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
l 2019年股价0.18元,市值7.18亿,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