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NBA球员成就积分的排名。 不包括ABA及国际比赛成绩,也不等同于历史地位。 毕竟历史地位不能仅从数据和荣誉成就来体现,比如NBA规则的改变、推动NBA的发展等。 场内场外影响力等因素可以对历史地位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任何排名都是有争议的。 本成就的积分规则和数据力求客观合理。 从策划到完成历时1个多月,争议和数据在所难免。 如有错误,欢迎广大粉丝反馈并指正。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虎扑网友“最恨无间道”2015年6月发表的《NBA球员成就点》,特此表示感谢!
前言:比较不同球员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参考一般是总冠军数、MVP和FMVP数、最佳阵容和全明星数,其次是个人数据、个人数据王、最佳防守阵容、等等,而一个超甲巨星在夺冠之前所获得的荣誉,尤其是MVP和一线队出场次数,对于他未来夺冠的历史地位有着加成作用。 尤其是如果他以核心获胜,他之前的荣誉加成效果就更加明显,往往双方球员都会退赛。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职业荣誉时,很容易陷入单一主要荣誉数量的比较,其中还融入了个人实力(个人数据、团队是否为核心、是哪个核心、领导能力、影响力等)。 )。 当各种重大荣誉重叠甚至比其他球员拥有更多荣誉时,仍然很难判断几名球员的历史地位。 为了摒弃直接荣誉的简单比较,合理体现个人实力与团队荣誉的结合,客观区分相同荣誉与不同荣誉之间的区别,因此本规则不采用传统的荣誉加法和比较方法,制定区分选手在巅峰时期和非巅峰时期、核心冠军和非核心冠军夺冠的成绩,并尽量客观地反映选手的历史排名位置,消除多重标准和主观印象;
个人数据、奖项和荣誉是基础,季后赛战绩和总冠军是奖金。 没有团队荣誉的加成,无论你有多少个人荣誉,你的历史地位都会受到限制; 相反,无论你有多少团队荣誉,个人荣誉都很一般,而且大多数都只是顶尖球员。 角色球员在历史排名上往往不如前者; 因为季后赛荣誉较少,只有分区冠军、总冠军、FMVP,没有体现个人实力和荣誉,所以本文的规则都是以常规赛数据和荣誉为依据,季后赛战绩是一个系数。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巅峰期夺冠对其奖金的重要性。 两名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拥有相似的个人荣誉和团队荣誉。 前者集中在某一年或某几年,后者则集中在两类荣誉季节。 交错的成就点应该更高(例如,两名球员在同一球员的十支球队中获得三个冠军,一名球员在巅峰时期在一支球队中获得三个冠军,另一名球员在巅峰时期在一支球队中获得两次冠军(以期而非一期)即使在最佳阵容期间没有获得冠军,前者的冠军成就点也会高于后者,即单赛季成就是固定的。 非旺季获胜的冠军值不会因为之前的旺季而被添加到冠军值中,也不会因为旺季而被添加到冠军值中。 如果你在上个赛季没有获得冠军,而是在巅峰期获胜,那么奖励将是你没有获得冠军的赛季之前的荣誉值。)这体现了巅峰期获胜的规则制定原则比非巅峰时期获胜更高的成就加成,代表着玩家的统治力。 同理,同一个球员作为球队核心获胜和作为球队非核心获胜(例如,假设1997或98赛季获胜对比04赛季卡尔·马龙获胜、加里·佩顿04赛季获胜) 96赛季和2006赛季夺冠),其对历史地位的定位不同。 如果该球员也获得了冠军,由于该球员个人数据较低,非巅峰期荣誉较少,因此他在冠军赛季的成就积分会较低(即冠军效应低于其他球员); 为了平衡季后赛场数和轮数,不同球员(没有进入季后赛、仅首轮就被淘汰、打了4轮季后赛等)的季后赛表现和平均数据并不相等参考。 这与NBA没有季后赛MVP类似。 同理),不加入季后赛数据,所以不能反映有的球员常规赛强,季后赛弱,有的球员常规赛弱,季后赛强的情况。 这是该规则最大的缺陷。 调整方法见后面介绍的季后赛系数设置说明,由于作者能力有限,目前还没有比较完整的规则设置来调整这个问题。
由于每个赛季的成就积分是固定的,因此不会根据之前和之后的个人荣誉和冠军而向前或向后奖励。 因此,这条规则适用于现役球星和退役球星的成就积分比较,无需列出。 有两个列表:历史玩家排名和当前玩家排名。
积分规则设置:
每位球员职业生涯总成就分=职业生涯所有赛季单赛季成就分之和;
每个赛季的成就积分=常规赛积分(常规赛数据分+常规赛荣誉积分)×季后赛系数(季后赛战绩系数+冠军系数)+冠军核心球员积分;
在常规赛荣誉之外添加常规赛数据,是为了进一步区分常规赛荣誉相同的球员之间的基本分。 例如,两名球员都是最佳阵容二队、单赛季全明星首发,都没有MVP选票等常规赛荣誉,那么这两名球员在该赛季的常规赛基本分是相同的,或者同一球员在职业生涯的两个不同赛季所获得的荣誉是相同的,常规赛基本分也是相同的。 不可能相对准确地获得不同玩家的单点积分。 应避免同一球员在一个赛季或不同赛季取得常规赛成绩。 有些球队的核心球员在职业生涯后期没有任何常规赛荣誉,导致没有常规赛基点。 添加常规赛数据可以识别球员的表现。 球队的相对贡献给出相应的常规赛数据点。 比如,职业生涯最后两个赛季,卡尔·马龙场均仍然有20.6、7.8、4.7和13.2、8.7、3.9,PER分别为21.7和17.8,WS达到11.1和4.3,但没有常规赛这两个赛季的荣誉。 有了常规赛数据点,就不会出现类似球员常规赛数据点与球员实际贡献不符的情况;
这种积分规则设置可能导致的一种情况是,角色球员和边缘球员随队夺冠,但他们在季后赛的出场时间和贡献较小,但夺冠系数与主力相同球员,这可能会导致一名非主力球员在职业生涯中赢得了多个冠军,但得分却比没有获得很多常规赛荣誉的球队的主力球员高。 因此,规则中增加了PER、WS和冠军队的队内季后赛。 采用五个数据项的排名对应系数(见下)来避免这种情况;
最佳阵容是根据球员在场上的位置来设定的,而MVP中的前五名球员则没有位置限制。 常规赛最佳阵容中的五名球员往往与赛季最佳球员并不相同,因为他们是根据球场上的位置来选择的。 当有五名优秀球员时,尤其是中锋仅限一名时,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MVP得票数前五的中锋入选NBA最佳阵容第二阵容,并不意味着这名球员比第一阵容中的其他四位球员更好。 球员们都不好。 鉴于这种情况,第二至第五位MVP得票给予相应的积分,以体现MVP得票前五的最佳球队球员比MVP得票不高的最佳球队球员得分更高的原则。 毕竟规则规定了,获得荣誉的积分都是固定积分。 另外,每个时代球场位置的竞争力也不同。 添加这个点规则是为了平衡它。 这也体现了MVP选票的重要性。 由于前五名MVP得票率较低,将不再颁发。 列表。
常规赛统计:
场均得分+篮板+助攻+抢断+盖帽;
如果WS>2.7或单赛季出场次数≥40次,且PER超过16.5,则将包含额外的数据点。
引入PER的目的:基础数据采用五个主要数据点的总和。 与得分、篮板和助攻相比,抢断和盖帽对数据分影响不大。 PER的引入可以反映抢断和盖帽的相对真实效果,以及场上表现。 平均失误、犯规、投篮命中率对比赛的影响,可以细化、修正和比较不同位置、不同时代(赛季中不同的进攻节奏、回合率、效率等)球员的基础数据; PER历史常规赛单赛季前50名的最低值为16.5,以此作为衡量主力球员和角色球员个人能力的分界线(1967-1968赛季之前PER较低,而单赛季前50名的最低值为11.0,但联盟的强弱取决于球员之前的PER没有明显变化,由于本文是关于历史前50名的成就点,因此有必要1967-1968赛季之前区分主力球员和角色球员较低,PER分界线仍定为16.5); 1950-1951赛季之前 1951-1952赛季之前的篮板数和PER均以随后两个赛季的平均篮板数和PER为参考;
引入WS的目的:判断一名球员是否满足对球队贡献的基本要求,并以出场次数作为两个参考项来判断基础数据是否需要调整; 1967-1968赛季常规赛开始实行82场比赛制度。 本赛季及后续赛季对单赛季WS前50名使用最低值5.5。 基本数据点基于玩 40 场比赛。 WS是整个赛季5.5的一半,即2.7,也相当于每队15名球员的WS。 40场比赛的平均总WS值:(1÷15)×40=2.67(1967-1968赛季之前的WS低于后续赛季,因此前50名的WS在上一个赛季的最低值是1.4赛季前,由于赛季前常规赛赛制的特殊情况,没有最低场数限制,WS筛选值依然是1.4:筛选的必要性也比较低);
纠正出场次数少的球员的数据点等于甚至大于出场次数多的球员的情况。 例如,两名球员的数据点都在50左右,出场次数分别为25场和65场,但是打了25场比赛的球员和打了65场比赛的球员赛季数据点相等是不合理的,对于出场次数较少的球员的数据点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正。 以40场比赛为基础,每场比赛的系数为1÷40=0.025,常规赛数据分按照每场缺席的比赛扣除总基础数据*0.025的比例计算。 非因伤病(个人能力不足、退役、停赛、球队或球员的其他原因等)而导致单赛季出场次数少于40场的情况不属于本规则的范围,并且为了平衡,赛季总出场时间和平均出场时间不再单独计算。
根据PER、WS和比赛场数调整常规赛积分:
(1)若WS≥2.7或单赛季出场次数≥40次,则常规赛数据点等于5个基础数据之和,PER值超过16.5将计为附加数据点;
(2)若WS小于2.7且单赛季出场次数小于40次,则常规赛数据点等于五项基础数据之和×(0.025×出场次数)。 PER超过16.5的值将不包含在附加数据点中。
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1、1998-1999赛季因劳资纠纷,常规赛缩短至50场。 该赛季前50名WS最低值为4.4。 基础数据得分以25场比赛为下限,WS为2.2,缺席调整系数为0.04。 筛选规则同上;
2、球员所在球队当赛季进入总决赛或夺冠,并且在总决赛(分区决赛、总决赛)中有出场时间和数据贡献,但常规赛出场次数不足40次,则常规赛数据分如果得分低于季后赛得分,则以季后赛得分作为常规赛得分(单赛季出场次数≥40次则不适用此规则)。
常规赛荣誉积分:
最有价值球员:108
MVP第二名至第五名:得票率×(MVP积分的1/2 ÷ MVP得票率)
一连发:36
第二队:24
第三队:12人
第一防:6
第二防御:3
防守球员:12
得分王:9
篮板王:6
辅助队长:6
抢断领先者:3
区块领导者:3
常规MVP:4
全明星首发:4
全明星替补:2
积分设置说明:
1、以全明星替补为最低积分,设置其他奖项和荣誉的相应积分。 入选全明星是球员实力和人气的综合表现。 不过,全明星赛事毕竟是在赛季中期举行。 与其他赛季荣誉相比,不宜将分数定得太高。 由于荣誉相对倍数和采用正整数的关系,全明星替补积分设置为2分而不是1分。 全明星首发分是替补得分的2倍。 如果当选为AMVP,将会额外加分。 4分,实际AMVP积分为6-8分。 虽然AMVP是在非正式比赛中获得的,但作为成就点中唯一能体现场外影响力的官方奖项,应该给予适当的积分;
2、抢断王、盖帽王、二防设定相同的分数,高于全明星替补,低于全明星首发。 根据贡献不同,篮板王和助攻王设为6分,得分王设为9分; 而一防二防得分加倍,获得DPOY者奖励12分,一防或二防得分不计算;
3、本着最佳阵容优于最佳防守阵容的原则,第三队得分设定为第一队得分的2倍,第二队得分为第三队得分的2倍,第一队是第二队得分的1.5倍(不设定2倍的原因是一些第二队球员往往并不比其他一线队位置的球员差);
4、MVP作为常规赛中个人的最高荣誉,应获得最高的成就积分,积分设定为球队积分的3倍; 设置为3次的原因: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例如不同球场位置、数据情况和其他荣誉等)的情况下,尝试比较两名球员。 一名球员在 3 支球队中获得 1 次 MVP,另一名球员则没有 MVP。 后者需要与前者相当的球队有多少支? 或者比较5支球队1个MVP和8支球队没有MVP的区别,7支球队2个MVP和10支球队1个MVP的区别等等。 ②基本数据点和其他荣誉得分的影响:假设一名球员的基本数据某个巅峰时期的数据分是50,加上一线队和全明星首发得分,就是50+36+4=90,MVP就是108+50+36+4=198。 实际倍数关系为2.2倍。 如果峰值时的基础数据点为40,那么就是2.35倍,两者都<2.5倍。 ③第二至第五位MVP有相应的投票点。 对于拥有 MVP 票数的一线队球员,MVP 与一线队的倍数 <3。 另外,由于基础数据点数的原因,MVP的规则中MVP得票数与常规赛得分的倍数往往<2。 如果MVP积分不设置为更高的分数,那么MVP的价值根本无法体现。 ④ 体现了MVP得分高会给本赛季的冠军成绩加分。 重要的是,否则库里这个3年前还没有任何个人荣誉的球员,只有2-3个赛季的爆发,只会进入第23位(ESPN)和第31位(体育画报)历史排名。 这是不恰当且没有说服力的。 关键是那个赛季MVP夺冠,纳什的基础数据比其他巨星差。 他职业生涯3场比赛没有拿到总冠军,因为拥有2个MVP而进入历史第30位(espn),可见MVP的重要性; MVP排名第二。 ~第五票对应的积分为加分。 为了避免因得票率接近MVP而导致第二个MVP积分几乎相等的情况,第二至第五个MVP得票数对应的积分=得票率×(1/MVP积分2÷MVP得票率) ,而不是得票率×(MVP积分÷MVP得票率);
5、最佳新秀、最佳第六人、最快进步球员、月最佳球员、周最佳球员、最佳新秀阵容、全明星赛冠军不计算在内。
季后赛系数:
没进季后赛:0.6
第一轮:0.8
半决赛:1.0
最终:1.2
决赛:1.5
冠军:冠军球队五场季后赛数据的排名系数,基于季后赛贡献系数,范围为0.2-1.3。
系数≥1.05,加分72分
FMVP:1.0,额外加分72分
冠军球队季后赛场均得分、篮板、助攻、PER、WS的排名系数:
分数、PER、WS:
第一:0.3 第二:0.24 第三:0.18 第四:0.15 第五:0.12
第六:0.1 第七:0.08 第八:0.06
篮板、盖帽:
第一:0.2 第二:0.16 第三:0.12 第四:0.1 第五:0.08
第六:0.07 第七:0.06 第八:0.05
排名第八后出场时间和统计贡献的球员:0.04。
系数设置说明:
如果球队在首轮没有被淘汰的情况下进入季后赛,即球队进入半决赛,则系数为1.0。 首轮、不进入季后赛、总决赛分别减少和增加系数0.2。 如果球队进入决赛,则增加0.3,即分区冠军。 是未进入季后赛球队的2.5倍,是进入半决赛球队的1.5倍。 冠军球队五项季后赛数据中排名第一的球员系数为1.3,FMVP系数为1.0。 如果他夺冠的话,最高系数是1.5+1.3+1.0=3.8。 获得FMVP的冠军队核心球员的赛季系数大致是总决赛球队系数的3倍、总决赛球队系数的2.5倍; 为了避免球队的第一核心球员在非常巅峰时期,由于常规赛积分低、季后赛冠军系数高,但赛季总积分不高,并进一步区分球队的主次核心球员,区别季后赛系数较小,可能导致积分相差不大。 季后赛贡献系数≥1.05的球员(季后赛第二名系数之和为1.04,≥1.05视为球队季后赛核心球员)和FMVP球员(总决赛核心球员)保证额外72分。 得分(<MVP得分,>MVP半分,取该节得分的2倍)。
引入季后赛数据排名系数的目的:识别冠军球队的球员在本赛季整个季后赛对球队的贡献,并根据队内各项数据的排名获得系数加成,避免出现FMVP 获得者。 除其他选手外,冠军系数加成相同。 然而,仅仅依靠常规赛积分×冠军系数来获得赛季总积分,完全忽略了季后赛球员的贡献。 因此,设置该数据的排名系数,将冠军奖金的减少系数转入排名系数; 鉴于季后赛系数对赛季总得分的重要性,鉴于NBA前期没有抢断和盖帽统计的情况,取消了抢断和盖帽的系数加成; WS /48适合比较不同赛季球员的胜利贡献。 单赛季反映在总WS值中,不适用重复加成,因此不设置WS/48系数加成。 如果需要比较不同玩家的职业WS/48,则表中职业WS值下方的值为WS/48。
难以纳入成就积分系统的几种情况:
1、东西部季后赛不同赛季的对决不同,但季后赛系数加成相同;
根据对方球队实力的不同来修正系数加成非常笼统且困难。 以总决赛为例,你无法提高冠军系数,因为两支球队实力相近,但两支球队实力相差太大。 降低冠军系数,反之亦然,所以这种情况不会调整(也很难调整,太主观);
2、不同赛季获得MVP、最佳阵容、个人数据王等荣誉的选手实力不同,但积分相同;
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首轮全票当选的 MVP 应该比首轮投票仅 50% 的 MVP 更有价值。 单赛季场均35分的得分王比单赛季场均28分的得分王更有说服力。 但这种情况使用其他参考数据很难调整,细化明显,调整困难,就放弃吧;
3.成就点以数据和荣誉为基础,但防守球员在数据上没有明显表现,因此成就点较低。 这种情况很难做出合理的调整,目前也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4.职业生涯常规赛和季后赛总数据和场均数据的历史排名难以确定,较大的分数不合理。 较小的分数对应较小的数据排名点,因此未设置球员职业生涯总数据。 历史排名积分。
NBA在前中期的常规赛和季后赛比赛较少。 1950-1951赛季之前没有篮板统计,1973-1974赛季之前没有抢断和盖帽统计,1988-1989赛季之前没有第三阵容入选。 总价值较低,并且由于历史原因影响了最终赛季的成就点。 常规赛总价值较低(但篮板数较高)但季后赛轮次较少。 它被视为与随后几年的成就点相同。 常规赛数据点和季后赛战绩系数不会调整。 连续MVP、连续冠军、连续FMVP等统治级表现应该给规则增加额外的积分和奖金。 不过,由于凯尔特人队早期已经八连冠,奖金很容易导致八连冠成员的季后赛系数。 两者都比较高。 鉴于横向比较和尊重历史的客观原因,前中期不宜降低冠军系数和奖金系数。 因此,对于连续庄家的情况采取统一规则,不给予额外奖金; 1968-1969赛季之前还没有FMVP评选。 由于每个赛季总决赛很难确定FMVP获得者,而且主观加入FMVP也不合适,所以1968-1969赛季之前的FMVP一直没有补充。
鉴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选出每个赛季的所有NBA最佳阵容球员作为历史前50名球星的候选者。 因此,该榜单指的是《体育画报》和ESPN最新公布的前50名球星排行榜,共有57名球员;
季后赛轮数为季后赛每轮比赛场数,系数反映在总系数中,不再单独列出;
常规赛数据红色代表该赛季该数据的数据王;
红色标记的季后赛比赛场数意味着该赛季季后赛缺席。 如果球队季后赛轮次的球员没有出场,则不再标注该轮次的比赛场数; 因伤缺席季后赛的比赛将不会被标记。 计入球员季后赛战绩。
在笔者看来,理想的排名应该分为两个榜单:实力排名和荣誉排名。 综合清单往往是最受争议的,因为从8月中下旬开始有半个月的空闲时间。 尝试根据这个规则做一个排名,和你心目中的排名有差异,仅供作者自娱自乐。
最后,我想再次声明,本次成就点排名是基于客观合理的规则。 规则确定后,计算最终的积分和系数,得出排名。 不会进行二次调整。 排名仅代表玩家的成就点排名,不代表排名。 代表并不能代表任何实质性明星的真实历史地位。 争议是不可避免的。 欢迎提出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