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为常态化发展提供更好平台

1.1面临的问题 1.1场馆硬件设施落后。场馆总体上仍以“训练班”形式存在,符合要求的俱乐部寥寥无几。例如:体育学院、普通高校体育部、传统篮球学校、普通公立学校(大、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中心、具有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个人办的业余篮球培训等。在篮球硬件设施使用方面,一方面,学校自有场地,室外场地较多,室内场地较少,篮球设施为成年人使用;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不具备篮球场地、篮球等设施设备,租用附近公立或私立学校的场地、设备完成训练任务,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自带篮球。能够拥有场地、设施,完善篮球设备从事专门青少年篮球训练的俱乐部寥寥无几。 1.2缺乏专业管理 培训机构的管理由多名管理人员组成。他们的整体素质对培训机构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也是培训机构发展方向的制定者[2]。目前从经营方式来看,虽然以俱乐部形式推进,但呈现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依托篮球教练、退役篮球运动员、体育教师、篮球学生或体育院校毕业生等建立业余篮球培训(一人身兼数职,既是经营者,又是教练员);二是包含篮球项目的私人业余体育培训班(往往以体检、提高体能、兴趣等为导向)。实践中,上述篮球培训没有专门化、职业化的管理组织团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在很多方面(师资队伍、资金投入、设备维护、学员的跟踪回访等)存在显著问题。

1.3教练员缺乏 31.8%的教练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而校训班(兼职体育教师)的教练员普遍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88名教练员中,76名(86.4%)拥有“篮球教练员资格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篮球运动员等级证书”中的一项或多项证书;篮球教练员执教的动机为:兴趣、追求兴趣、履行职责、取得成功、锻炼身体、积累执教经验[3]。篮球作为一项源于西方的现代体育项目,1895年传入中国[4]。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俱乐部采用“一体育教师兼任多职”的培养模式,只允许持有资格证书的教师上岗,而没有相应的教练员资格认证,教练员资质不专业,难以持续满足和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青少年的训练需求。 2 发展策略2.1发挥学校和社区合作组织的作用,不断改善场地设施条件。中国政府提倡全民健身,使得我国体育改革大踏步前进,使体育在人民群众中普及,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我国距离实现群众体育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政府应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篮球训练班建设,以全民健身为宗旨,积极引导社区篮球训练班,服务社区居民,以青少年篮球训练为重点,合理适度运营[2]。

从长远看,成都市俱乐部训练模式应发挥学校和社区的作用,而资金的流转和管理则主要由俱乐部和合作组织负责。成都市政府应合理引导以学校和社区为主的篮球俱乐部建设,逐步向服务全民健身的方向发展。俱乐部与学校的合作主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运作,既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又提高了运营管理效率,并将部分收入投入到设备维护上,实现循环、可持续利用。此外,俱乐部与社区的合作,可以通过改造社区内老旧或闲置的场地,节省运营成本,在不训练的期间,可以将场地出租,也可以作为社区全民健身的开放式场地,供居民锻炼身体,从而促进全民健身。 2.2注重科学运营管理近年来,在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运营管理的不断探索中,突出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为运营管理提供了新的启示,成为新常态下运营架构的创新。(1)经营多元化。设立俱乐部标志、专用运动服饰、体育器材销售等,扩大经营范围。(2)建立俱乐部会员制度。会员制是人与人或组织之间沟通的媒介,由组织发起,由组织管理,吸引顾客自愿加入,目的是与会员定期联系,并向会员提供感知价值高的福利套餐[5]。青少年篮球俱乐部会员制度的建立,可以以会员制的形式体现,消费可享受优惠政策或特殊待遇。

(3)建立学员考核制度,学员培训结束后,对教练员、管理人员、场馆配套服务设施等进行考核,有利于俱乐部工作的提升,增加学员的认可度。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培训 第一,建立一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帮互助的教练员队伍。教练员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技术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加强教练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第二,篮球俱乐部在聘请教练员时,要加强对教练员的资质审核,提高准入门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篮球训练管理队伍。 3 结语 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的成立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成都市政府应予以重视,在发展中严格把关,使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科学规范地发展。不仅服务于成都全民健身和专业队培养人才,也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一定的贡献。参考文献[1]政协网.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廖丽琴.上海市青少年篮球协会

大家都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