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赛方式 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小组循环赛方式进行,共设四组,每组设一支种子队,其余队伍以抽签方式确定(为使抽签工作公平公正,由裁判在队长会上负责组织,裁判也会讲解比赛的具体要求、规则及赛程安排)。每组第一、第二名队伍进入复赛,其他队伍不参加比赛;第二阶段比赛以交叉淘汰赛方式进行,确定前8名(详见比赛赛程安排)。 六、服装要求 每队应有深、浅两套比赛服装,队员服装正反面印有清晰的号码(不得印有1、2、3)。赛程安排前面列出的队伍穿浅色服装,后面列出的队伍穿深色服装。七、入场及奖励办法 1、前四名入场,第一名颁发奖杯一座;第二、三、四名颁发奖牌一座。 2、大会设立体育道德风气奖,颁发奖牌。 体育道德风气奖评审条件: 1、遵守比赛各项规定,听从指挥,按时进出场地,自始至终参加比赛。 2、遵守比赛规则,端正比赛作风,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 3、虚心向兄弟队学习,发扬“宁丢一球,不伤一人”的良好体育道德,展现比赛水平,展现吉良员工团结拼搏、不骄不躁、不气馁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 4、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积极为比赛贡献力量。 8、为了实现本届比赛的预期目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赛事组织委员会、队资格审查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和会务组。
1、组委会:主任:刘先禄,副主任:冯国兴,委员:陆建华、李树杰及各组长。2、队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张爱萍,副主任:陆建华,委员:满守辉。3、仲裁委员会主任:冯国兴,委员:陆建华、胡卫东。4、会务组组长:李树杰,委员:王黎明、陈立新、余洪九。几点要求1、请各参赛队认真组织好比赛,认真审查参赛队员的资格,企业法人在队员资格审查表“诚信保证”栏签署意见。 X乡2005年度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培训计划 为加强和拓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搞好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为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专业化创造条件,加速新老干部的更新改造,我们特制定了2005年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培训计划。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任用原则,用优良作风选人。把思想政治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开发致富能力、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一定贡献、群众比较满意的干部作为后备干部选拔的对象。要不断拓宽选拔后备干部的渠道,增加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使我乡2004年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基层干部后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教育培训任务、方式和主要内容2005年,我们将根据我乡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全乡共有18个行政村,每村培训2—3人,乡机关有7个站、8个所,按1:3的比例,预计培训25人,全乡共培训65人,分步完成。充分利用乡党校、培训中心,每月对乡镇后备干部进行一次培训,并定期采取到县党校培训、外地走访等形式,增强培训的多针对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培训的实效。后备干部的培训内容包括方方面面,主要开展以下培训:1、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主要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市场经济知识培训;3、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培训;4、经济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条件的需要。3、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方法针对目前村“两委”后继乏人的现状,重点加大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把后备干部的培训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把村委书记、主任对后备干部的培训与享受待遇挂钩,作为今后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确保后备干部年初有培训、年中督导、年末考核,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后备干部培训制度,用正气凛然、年轻有为、干劲十足的后备干部充实村“两委”领导班子。
要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按照“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推行公示制、公开选拔制、试用期制、竞争上岗制,及时选拔那些“靠谱、能干”的优秀年轻干部上岗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好的制度约束人,用好的作风管理人,不断加强宗旨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确保每个村有5—7名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确保后续有人接替。要不断探索、研究,立足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指导新事物,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做到时时抓、始终抓、不断发展。以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负责人的考核制度,强化责任,完善责任制,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和“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一批人”的工作责任制。乡镇党委要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委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每月听取各单位对后备干部抓紧情况的汇报。乡镇党委要自筹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资金,确保有钱建设。要成立后备干部工作督导组和检查组,及时督导、验收后备干部工作。
分管后备干部领导要经常深入农村第一线,全面检查指导后备干部工作,不断为后备干部工作注入活力。xxx乡党委~2017年1月10日×乡2004年度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工作计划2004年度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巩固平安文明村创建工作成果,健全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深化平安文明村(单位)创建工作,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塔秀乡自1997年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活动以来,始终坚持以地方小稳定带动全乡社会治安稳定,充分发挥全乡基层组织和各族群众在创建、巩固安全文明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小规模的安全文明带动全社会治安状况的改善。在创建、巩固安全文明活动中,注意理顺关系、相互促进,把创建、巩固工作与其他社会事务相衔接,以安全文明活动为载体,落实各项综合治理措施。1、完善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长期开展安全文明活动是确保全区安全的有效措施,活动的命名不能是工作的终点,而应是工作的起点。在乡镇综治办的协助下,成立综治组织机构,把安全文明活动作为村里的日常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自评,村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督促检查重点、关键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文明活动长效性。
乡综治领导小组与创安公固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创建责任,确定达标目标,加大定期督导检查力度,把达标村巩固工作作为安全检查重点抓好落实,进一步推动预防措施落实到位。2、做好安全文明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衔接。安全文明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安全是文明的保障,文明蕴含安全,二者结合,有利于推动基层安全文明活动深入开展,有利于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标本兼治。各村(单位)要把安全文明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全民安全文明意识;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完成全年普法、依法治理任务。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思想道德、民族团结、科学文化知识、文明公民素质教育,确保社会风气好转,无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无非法宗教活动,无群体性暴力等重大事件;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十星级文明户达到100%,农牧民道德素质逐年提高,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健康,无“黄赌毒”问题;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形成风气,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积极参加安全文明活动,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在95%以上。3.加强人口管理,确保一方平安。以搞好社区治安防范为契机,全面推进社区各项管理整治工作,以人口管理为重点。
按照流动人口两级管理规定,所有进村暂住人员一律登记上报乡综治办、乡派出所,做到“一人来一人登记”。严格日常巡查管理,发现和控制危险外来人员。每年年底认真核查外来人员出村情况,“一人走后注销”。对外出人员也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做到一人登记,掌握外出地点、时间、事由等基本信息,杜绝因人员流动引发的犯罪事件发生。此外,对重点人群实行严格监测管理,对“两劳”返村人员、五年内违法犯罪青少年情况一清二楚,同时进行登记,经常性开展帮教工作;矫正率100%,无一例再犯罪。为确保我乡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健康开展,我们按照创建与巩固并举的原则,对安全文明单位、村庄实行动态管理,将安全文明活动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巩固安全文明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安全文明村庄、单位要以创建精神对待巩固安全文明活动,不能把达标作为终点,要把安全文明活动作为经常性工作。经过今年的安全文明巩固活动,安全文明村庄、单位要取得明显成效,犯罪率降低,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将有力促进安全文明活动向纵深发展。开展安全文明创建活动是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落实的有效载体,是以局部安全稳定带动整体安全稳定的有效举措,也是从一地平安走向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要以创造精神,确保平安文明村(单位)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为人民安居乐业、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感恩教育”暨文明礼仪深化教育活动方案 为传承中华民族孝道传统美德,根据本学期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工作要求,我作为班主任,本学期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 1、指导思想: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美德。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报恩,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让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培养对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感恩之心,进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断进取、奉献的精神。二、活动主题:感恩从心开始 感恩从我做起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感恩。 2、让全班同学明白“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做人的基本原则。 “谁说一寸草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光。”“一滴水,当报答一泉。” 3、让学生明白“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4、全面实施全班学生“感恩教育”,精心培育班级“社会感恩文化”。目的不是为了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而是要让学生懂得报恩,不忘国家之恩、社会之恩、师长之恩、养育之恩、认识之恩、相遇之恩……做到“滴水当涌泉相报”。